香港非遗之大坑舞火龙

香港非遗之大坑舞火龙

大坑每年中秋节前后都会举行舞火龙活动,从最初的驱除瘟疫到现在的民间节日活动,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2011年,大坑舞火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坑本来是一条客家村,据传于光绪六年(1880年)中秋前夕,台风吹袭大坑村,台风过后,大坑发生瘟疫,后村中父老获菩萨报梦,村民便扎作一条火龙,在中秋前后,即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舞动着火龙绕村游行,并燃烧爆竹。之后,瘟疫果然停止。自此以后,大坑每年都进行为期三天的舞火龙活动,以保合境平安。

大坑居民每年都为活动扎作新的火龙。舞火龙仪式由农历八月十四起一连舞三晚。由地方官员在安庶庇街主持“起龙”仪式,总指挥手持宝帛在火龙前参拜后,“舞火龙”便开始。巡游路线包括莲花宫、浣纱街、安庶庇街、新村街、布朗街和华伦街。巡游完毕后,火龙会前往浣纱街表演。不过传统而言,只有男性才可舞动火龙,女性只可加入纱灯组、莲灯组、音乐组等。每年约新历七月,活动筹办者“大坑坊众福利会”便开始接受坊众报名参加舞火龙活动,参加者事前要接受舞火龙的培训。

农历八月十六则是送龙,又称“游大运”。火龙循逆时针方向巡游大坑社区一周,然后由货车运至维园道附近的铜锣湾海滨。抵达后卸下头牌、火龙和鼓车。参与者把火龙的龙头面向渡口放置,前方摆置宝帛、龙饼,各人在渡口的石缝、树根旁插香,并在火龙前参拜,感谢上天庇佑是年的大坑舞火龙顺利举行。该火龙及头牌随后被抛入海中,称为“龙归天”,代表送走社区的不吉利。但近年为免污染海水,于是改成深夜用货车送去焚化炉,变作“飞龙在天”。

过去数十年来,香港岛北面沿海发展成为繁盛的商业区,大坑也变成繁华闹市的一部分,但大坑社区在中秋节期间举行的舞火龙活动,并没有因为社区及人口的变化而停止,这个有着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传统活动依然每年延续。

Tags: 中秋节 舞火龙 非遗

相关推荐

手游长尾渠道,手游推广怎么做效果好些
《梦幻西游》转区装备锁时间介绍
mobile365

《梦幻西游》转区装备锁时间介绍

⌛ 06-29 👁️ 9857
柯林斯英语词典 英文原版 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进口原装正版字典辞典 柯林斯英英词典 袖珍迷你版 轻便 口袋词典 全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