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香港人小時候都會玩波子棋飛行棋之類的棋類遊戲,那韓國人小時候會玩甚麼遊戲?最廣為人知之一但又不知道怎樣玩的就是윷놀이(擲柶戲/尤茨)윷놀이。最早是在漢朝、晉朝時就有記載的傳統局戲,通常有兩名以上參加者,通過擲出四塊特製的木板,來決定各自在棋盤上所走的步數。
柶戲棋盤通常為畫有兩對角線的正方形,四角之間的邊線再劃分四個棋點;中心點與四角的之間對角線再劃分四個棋點。共二十九個棋點。出發點和終點是同一個棋點,在右下方。棋子每方四枚,可堆疊,以顏色區分,稱作「馬」。
玩法其實和飛行棋類似,最先把所有棋子行到終點的玩家為勝。骰子是用木製成的擲具,有正反兩面,根據不同的結果來決定棋子行走步數。
結果
名稱
行動
도
豬
行走1步
개
狗
行走2步
걸
羊
行走3步
윷
牛
行走4步
及可以再擲一次
모
馬
行走5步
及可以再擲一次
每個玩家輪流擲擲具,擲完之後可以選擇以下的行動
放一枚馬到出發點 (即好像飛行棋「起機」一樣,只是沒有骰數限制)
移動已經在棋盤上的馬
回收已經走到終點的馬 (各村各例,有部份玩法是行到終點會自動收馬)
行棋以逆時鐘方向移動,如果棋走到角點在下一次行動的時候可以選擇方向(即行中間X型
的路線。最基本就是圖4的行走方法。
若行至敵棋處,將該些敵棋打回給原擁有者。並再擲一次。若行至己棋處,可疊在該些己棋
上成為棋疊,之後一同移動,視為一枚棋子。
除了以上的基本規則之外,韓國人有時候也會自加規則增加樂趣
例如
낙(落)
當擲擲具時擲出指定範圍之外,該次的行動無效直接到下一個玩家
됫도/백도
把其中一個擲具貼上標示,當擲出도(豬)而向上的擲具是有標示的擲具時,將後退一步(如果是在起點的時候擲出백도,可以說是神之一擲,因為後退一步之後下一擲會當那枚馬已經走完一圈走到終點)
圖片來源 : 위키백과、 한국일보
資料來源 : WIKI、NA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