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
拜山,兩廣地區用語,現代意思等同於“掃墓”,在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的時候,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以此紀念先人的同時,也祈禱家人風調雨順。
基本介紹
中文名:拜山分類:民俗地區:兩廣地區
簡介,歷史,方式,祭祀順序,注意事項,過程,意義,
簡介拜山,兩廣廣府地區用語,意思是在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的時候,去祭掃祖先的墳墓,是一種祭祀先人的紀念活動。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歷史此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云:“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在民國年間,每逢清明節,大都放假一天,讓人們去拜山。當然,拜山還可以選擇重陽。舊時的人認為,如在清明、重陽之外去掃墓是不吉利的,故清明拜山的特別多,儀式也特別隆重。拜山拜山為的是紀念先人,但不少祭祖的人還有一個念頭,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是故去拜山時,除了祭奠用品之外,人們還要帶上發糕、爆竹、甘蔗等物,每種東西都有一種象徵意義,若果燒爆竹時響亮大聲,就是好意頭。“發糕”固然是發達的意思,至於甘蔗則表示漸入佳境。拜山的人不僅在墳前吃甘蔗,還將蔗渣丟在墳塋里,據說這樣是祈求子孫昌盛、香燈有人繼承。隨著西方思想觀念的影響,不少人以鮮花或花圈拜山,而省去香燭寶帛等迷信品拜山方式拜山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 拜山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市場買賣錢紙等祭祀用品拜山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祭祀順序清明拜山並未如同想像中一樣簡單,必須按照習俗遵循一定的祭祀順序。首先,就是要將墓園打掃乾淨。接著,可以將攜帶的酒食果品等物品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這是為了告知他人,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再叩頭行禮祭拜。拜祭要分先後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依此類推。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在傳統民俗中,拜山並非全都是寄託哀思,也可以家人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踏青就是清明的一項重要活動。倘若周圍有柳樹,小朋友可以把柳條編成圈狀,戴在頭上,因為古語有云“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祭祀不過,玩樂之餘,要小心不要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譁、污言穢語,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注意事項拜山要在3點前結束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就具體時辰而言,古代清明拜山都在寅時,就是凌晨5-7點。現今這個要求有點苛刻,但不管如何,祭祀活動都要在下午3點前結束,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晦氣。拜山都要買些鮮花祭祀祖先,菊花比較合適。因為中國古代把菊花當做寄託之花,有思念的意義,其中白色菊花最適合,也可以搭配一些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衣著方面切忌穿大紅大紫的衣服、佩戴紅色的配飾,但本命年者除外。拜山法會拜山孕婦不宜拜山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清明拜山的。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以及來例假的女性都要避開,還有一些時運較低的人也儘量避開清明當天掃墓。所以建議所有人拜山當天,在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不宜拜山。此外,也有不少人由於各種原因陪同朋友去祭掃。建議最好不要,因為各自的氣場是不一樣的。如果實在不能避免,那么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則會犯了禁忌。從風水來看,有人會擔心拜山是否會將陰氣帶回家。其實,很難一概而論。只要你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也予以尊重,同時佩戴一些佛像、護身符,應該問題不大。必要時,可以在拜祭完進入家門之過程拜山前一天,到酒樓訂購燒乳豬一隻,備好水果、茶、酒、米飯、糖果、“雞屎藤粄”、艾粄糕點、餅乾、香燭、炮仗、金銀紙錢等祭品。第二天一大早,全家或兄弟幾家數十人,帶上鋤頭、鐵鏟到墳山為先人墳墓除草、培土,在先人墓碑前,擺上祭品,敬上茶酒,以年長者開始順至子孫,每人點燃三炷香,虔誠地向先人跪拜,口中訴說:“我們來看你了,帶來你喜歡吃的用的穿的,希望祖先保佑子子孫孫平安大吉,事業有成。”然後,燒紙,續茶,續酒,燃放炮仗。 過去傳統拜山祭畢,因為交通不便,只好在山上解決午飯。就地在山頭挖坑壘灶,拾柴做飯,土稱“吃山頭”。如今交通便利,很快回到家裡吃飯。回家時,留下其他祭品,只帶回燒乳豬、蘋果回去,把拜過山的燒乳豬和蘋果分給兄弟各家吃,沿襲過去“分太公豬肉”的風俗;據說拜過山的燒乳豬,吃後會得到祖先庇佑,事事順利,平安無事。路上每人還吃上一兩顆拜過山的糖仔,回味親人生前給後人的關愛,珍惜如今本族本房“枝繁葉旺”的幸福生活。祭祀茶酒
意義兩廣人拜山很重視,港澳台同胞、海外的僑胞和親屬都趕回來拜祭。墓上有無新土判斷墓主有無子孫的存在。鄉間有“有後人,掛清明;無後人,一光墳。”“清明不祭祖,死了變豬狗”的諺語,老百姓口頭禪也說:“有添丁,好拜山。”意思是說生個兒子,老(死)了好有後人拜山。於是,中國民間一直自發形成一種習俗壓力。人們通過掃墓祭祖,在感念先人的恩惠同時,又深感後代繁衍興旺。據說祖先在墳墓里安住,關係到子孫的繁榮,子孫的興旺又能保證祖先的安寧與香火的延續。因此,祖先墓地不僅是生命之根,同時也是情感之結。清明拜山掃墓
相關詞條
拜山拜山,兩廣地區用語,現代意思等同於“掃墓”,在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的時候,去祭掃祖先的墳墓,以此紀念先人的同時,也祈禱家人風調雨順。...
拜山節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人們稱為“龍抬頭”又名“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白馬人將這一天稱為“拜山節”,以示對山神的敬意,拜山節上,除了拜山神,白馬人...
掘尾龍拜山掘尾龍拜山———攪風攪雨解釋:表面意思是指掘尾龍拜山的時候會行雲布雨,暗指是非之人搬弄是非、造謠生事。在珠三角地區,“掘尾龍拜山”可看作是每年三...
拜山波·那斯依吾拉拜山波·那斯依吾拉(Baishanbo Nasiyiwula),1994年7月15日出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薩爾塔木鄉塔依索依乾村。中國哈薩克族職業拳擊運動員。2007至...
劉拜山劉拜山(—)原名其鍠,字元鑄,號遇聲,江蘇靖江人。...... 除了這篇論文外,劉拜山還寫有一些文章,並為一些重要書稿撰寫前言和出版說明,如為郭化若整理的《十一...
拜依力汗·拜山拜依力汗·拜山,擬任吉木乃縣喀尓交鎮黨委委員(建議任統戰幹事) 拜依力汗·拜山,男,哈薩克族,1980年1月生(35歲),新疆吉木乃人,2011年7月入黨,1999年11月參加...
拜山頭舊時匪盜猖獗,匪幫幾乎都紮根于山上,與官府對抗。拜山頭是入幫會的第一個環節,主要內容是內幫會成員的引見,因此成了入幫會的俗稱。現在引申到入教,入職場等場合...
木拉提·拜山拜2016年10月26日自治州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5次會議通過:批准任命木拉提·拜山拜為哈巴河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 ...
拜山別克·托合道別克拜山別克·托合道別克,男,哈薩克族,1958年6月出生,新疆布爾津人,1986年6月入黨,1975年12月參加工作...
夢拜山夢拜山,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與小金縣交界處,屬岷山山脈,東西走向,為兩縣分界山(北為馬爾康縣卓克基鎮,南為小金縣),其埡口為兩座縣城間...
掃墓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出於對...
拜陵bài líng ㄅㄞˋㄌㄧㄥˊ 拜陵 拜謁皇陵。《晉書·王導傳》:“自漢魏 以來,羣臣不拜山陵。 導以 元帝 睠同布衣,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進,皆就拜,不...
掘尾龍掘尾龍拜山-攪風攪雨,表面意思是指掘尾龍拜山的時候會行雲布雨,暗指是非之人搬弄是非、造謠生事。另一種是指時間緊迫,來回怱怱,可說是掘尾龍拜山-雲來...
清明節習俗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南方一些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拜清”,出於對祖先的禮敬,又或“...
三月三(中國多個民族傳統節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 [1-2] 、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3] ,三月三拜...“三月三”節日的這天,寨里的每戶,除了一個男家長去參加祭祀山神活動外,其餘...
熱門詞條
無字的情批
梅格達萊納·弗萊克維亞科
Hawkins
秦始皇的故事
關渡自然公園
王小賤
博雅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蟄居族
你最珍貴
零售業
隆
胡蝶
豼貅
迷信
長榮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威尼斯面具
LMNT
三國演義Online
自殘
戀愛養成遊戲
揚·科勒
貓公爵
蘇一晉
華信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音樂下載軟體
蕭亞軒
阿貓阿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