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作为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以突发性、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尤其在夜间发作时,让人苦不堪言。
虽然痛风不能根治,但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在中医理论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恰当按摩特定穴位,有效缓解痛风带来的痛苦。
专家介绍
黄闰月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现为广东省中医院拔尖人才,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负责人。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病。
今天,黄闰月主任就来给大家分享 4 个穴位,每天按摩一下,疼痛远离你!
1
合谷穴
合谷穴,别名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其名意是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按摩此穴可调理气血,缓解因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是对上肢关节的疼痛效果尤为显著。
● 定位取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 操作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按住另一只手的合谷穴,用力按压并做顺时针旋转按摩,每次按摩 2~3 分钟,然后换另一只手重复操作。
温馨提醒:合谷穴刺激性较强,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此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血海穴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为脾经所生之穴的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上,痛风的发生是脾胃功能出了障碍,疼痛剧烈是有淤血的表现。经常按揉血海穴既能调理脾胃,又能活血化瘀止痛,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 定位取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取穴。
● 操作方法:坐在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捏住左腿的血海穴,用力按压并做顺时针旋转按摩,每次按摩 2~3 分钟,然后换另一侧重复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涌泉穴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涌泉穴,作为足少阴肾经的首穴,是连接肾经体内与体表的重要节点。此穴得名是因为肾经内的高温高压水液由此涌出,流向体表,如同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
痛风患者体内尿酸积聚,往往与肾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按摩涌泉穴能够间接调整肾功能,帮助尿酸排泄,减轻下肢关节的疼痛和水肿。
● 定位取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点上。
● 操作方法: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之处,故名三阴交,主要作用是调和气血,健脾益肾,养肝疏肝。
按摩此穴能够整体调整机体的内分泌与代谢功能,对于痛风患者的体质调理及尿酸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 定位取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操作方法:坐在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用一只手的拇指按住另一只腿的三阴交穴,用力按压并做顺时针旋转按摩,每次按摩 2~3 分钟,然后换另一侧重复操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闰月主任小贴士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按摩穴位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同时,痛风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运动和体重的控制,以综合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图片来源:摄图网+网络
参考文献:
[1]陈义宏. 采用经穴按摩刮痧法调理痛风症 [J]. 双足与保健, 2016, (05): 27-29.
[2]针灸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